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论语八则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沪教版

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
  子曰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
 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(《雍也》)

 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

 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  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(《子罕》)

  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”(《子路》)

  子曰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。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(《卫灵公》)

  苏教版

 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
 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  子曰:”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
  子曰:”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
  子曰:”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(《述而》)

  子贡问曰:”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“子曰:”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(公冶长)

  子曰:”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(《述而》)

  子曰:”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

通假字

学而时习之,不亦乎。“说”通“悦”,高兴。
知之乎。“女”通“汝”,你。
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也。知:通“智”,明智,智慧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孔子说:“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?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(互相切磋,增长学问),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?别人不了解(我),(我)也不生气,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?”
孔子说:“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样是智慧的。”
孔子说:“了解(知识)的人比不上喜欢(知识)的人;喜欢(知识)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。”
孔子说:“几个人同行,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。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,他们那些短处(如果自己也有)就要改正它。”
孔子说:“温习旧的(知识)从而知道新的(知识),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。”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两个教材版本选取的论语八则并不完全一致,但都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哲学。文中阐明了:学习、交友和修养的重要性、学习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、复习的重要性、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要坚守正道、不要急于求成,也不要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、思考与实践相辅相成等道理,表达了孔子对学习和教学的热衷,对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。

佚名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 6734篇诗文  8605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九章算术·卷六(节选)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今有客马,日行三百里。客去忘持衣。日已三分之一,主人乃觉。持衣追及, 与之而还;至家视日四分之三。问主人马不休,日行几何?答曰:七百八十里。

  术曰:置四分日之三,除三分日之一,半其余,以为法。〔按:此术“置四分日之三,除三分日之一”者,除,其减也。减之余,有 十二分之五,即是主人追客还用日率也。去其还,存其往。率之者,子不可半,故倍母,二十四分之五。是为主人 与客均行用日之率也。〕

  副置法,增三分日之一。〔法二十四分之五者,主人往追用日之分也。三分之一者,客去主人未觉之 前独行用日之分也。并连此数,得二十四分日之十三,则主人追及前用日之分也。是为客用日率也。然则主人用日率者,客马行率也;客用日率者,主人马行率也。母同则子齐,是为客马行率五,主人马行率十三。于今有术,三百里为所有数, 十三为所求率,五为所有率,而今有之,即得也。〕

  以三百里乘之,为实。实如法,得主人马一日行。〔欲知主人追客所行里者,以三百里乘客用日分子十三,以母二十四而一, 得一百六十二里半。以此乘客马与主人均行日分母二十四,如客马与主人均行用 日分子五而一,亦得主人马一日行七百八十里也。〕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晏子谏齐景公

《晏子春秋》〔先秦〕

  齐景公为高台,劳民。台成,又欲为钟。晏子谏曰:“君者,不以民之哀为乐。君不胜欲,既筑台矣,今复为钟,是重敛于民也,民必哀矣。夫敛民而以为乐,不详,非治国之道也。”景公乃止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仓颉造字

佚名 佚名〔先秦〕

  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《淮南子》

  黄帝之史仓颉,见鸟兽蹄远之迹,知今之可相别异也,构造书契。《说文解字》

  颉有四目,仰观天象。因俪乌龟之迹,遂定书字之形。造化不能藏其秘,故天雨粟:灵怪不能遁其形,故鬼夜哭。是时也,书画同体而未分,象制肇创而犹略。无以传其意故有书,无以见其形故有画,天地圣人之意也。《历代名画记》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